今天是独立日,是我到美国的第一个国庆节。
当然跟我是没多大关系了,人家过国庆,关我什么事呢?有烟花看就好了,我总不能去学那些老外,穿个星条旗裤衩在街上晃悠吧。
不过这片地方确实是有魔力,小时候美国梦的宣传还在我的脑子里,哪怕我第一次深入接触其实是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本描述繁荣的泡沫如何崩塌,美国梦如何像海市蜃楼一样就在眼前但永远触摸不到——的上个世纪的作品。当然到我能理解经济的规律的时候,确实也是另一个繁荣景象化为泡影的循环,一百年过去正好是一个新的轮回。
在美国时间太短了,还没经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政治。当然了,在北京的时候也不配参与这些话题的讨论。从一个不及格的地方到一个及格的地方自然是觉得不错,但美国也只是及格而已,和满意完全沾不到边。
政治是一个很广泛的词,不是让大家自己选共和党还是民主党的问题,也不是对川普或拜登不满意就去人家推特下面嘲讽的问题。
是graduate workers罢工、抗议、游行以获得更高的薪资,是美国人同学坐在龟速的地铁上抱怨我们交的税都用来干什么了,是高中生表妹对国家税收制度让富豪钻空子而薅中产羊毛的质疑,是一些我才意识到原来你是一个公民你应该考虑的问题。
就像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拿到家里人给的一笔数额较大的零花钱不知道怎么花,看着其他人炒股、投资、旅游,但还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把钱用到哪里,
于是就放在余额宝里每天领点利息。
也有点像我第一个学期学ai伦理的时候。老师给材料让我们讨论ai如何监管人,如何放大种族歧视,如何忽视了性少数或者深色皮肤的人。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开发者还应该去考虑这些问题。这个领域在中国几乎没有人考虑。只会有一小批用户觉得这个ai讲话太有老登味道或者性别歧视味道。在指出问题之前,没有人会去想,我在语音转文字的时候,是不是把性别刻板印象加进去了?训练ai的时候,是不是因为工程师的立场问题,没有移除数据集中的歧视性文本,导致训练出来的ai也歧视了一些人?
一种淡淡的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的感觉。不过也因为曾经没有,所以对拿回我应有的权利更敏感一些。别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我现在学习也并不算晚,缺少了某个软件就去装嘛。学习的过程像给伤口清创,不忍着疼痛把泥土和结痂从伤口上挖下来,就没有办法愈合。这是我不得不走的路。
虽然美国政治确实是离我很遥远,但还是为此产生一些情绪来。我们的市长,Michelle Wu,一位会说中文的,三十多岁的,亚裔女性。这样的词语就足以让我安心了。是她出现在downtown公交车站的广告上,总比是个说胡话的美国白男好。这说明这里的人投票选市长,不会因为是一个华裔女性就不去投。当她出现在波士顿的重要场合,比如凯尔特人夺冠,或是独立日,小小的身体在演讲台上散发大大的能量,我会觉得生活在这里真好。
不讲那么沉重的了,接下来是日记环节。男友哥当时还是一个很讨厌的男的
暑假来bos跟我说要不要一起出去玩。我就用组会太忙为理由拒绝了很多次。
当然了,后来发现不能拿这种事开玩笑,谈上以后我在加州的海边开过会,在国会山开过会,在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开过会,人怎么能这么惨!
独立日这天,大家都没有什么事,为了避免他把我叫出来玩,我提前约好了我的朋友一起去看。
于是我们一个在mit门口的草坪上,一个在Harvard bridge的另一端的河岸上分别看完了这场烟花。
高兴地宣布本人作为当地居民选的MIT门口实在是非常绝妙的位置。
后来他表示当时要是和你一起看就好了。
我只能说有些东西就得等触发了事件获得了更多点数你才能过这个检定。这是失败一次就不能再来的红色检定。
循循善诱 [失败] — 他问:“如果当时我们一起看烟花,是不是就会在那时开始?”
你 — “不会。”
内陆帝国 — [中等:失败] 你撒谎了。不是故意的,只是太突然。那天的你其实…… 还在等一句,“我看到你了”。
循循善诱 — 你本可以顺着那句话说点什么。
从容自若 — 你保持了镇定。外表毫无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