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阶级在流行文化中全面失语

来自豆瓣鹅组,作者 油条卷麻糍

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无论是剧还是小说都没有平民爱情了,古言是少爷小姐、王爷格格、神仙仙子,现言是霸总、二代、明星,杂草杉菜这种都很少见了,都是强强联合,就连谍战剧里都是高官大少。

全面充斥着对阶级、金钱的崇拜,处处展示权威阶级、对底层碾压、奴役的爽感,金钱万能,有钱的人都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农村女性必然是蠢又坏的,普通人的生活几乎全面消失了

可能在这样下去,也没人相信人人平等这样的话了吧

在年轻人群体通过流行文化不断宣传慕强拜金,合理化强权,以后就不在有人愿意为穷人说话,为弱势争取利益了

小时代刚出来的时候,那会还在批判

当年看小时代的小学生们成长了,郭敬明也是好导演了,很多人说我现在很理解他们的拜金了

楼里很多人说普通人的故事不好看,拍电视没意思

我作为一个经历过90年到后半期到2000年前半期的电视剧儿童,想说现在的人可能想不到原来讲普通人生活的电视剧能有多好看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都日子都坎坷成那样了,大民一家还是特别积极向上,贫嘴逗乐

我爱我家、武林外传就不说了

还有一个叫《人虫-小人物的故事》的电视剧,讲的老北京市井中各行各业里的成为行家的人物的故事,没有富豪大师学者,里面的房虫儿、买卖虫儿都和你家楼下吃油条遛弯的大爷一样,但是特别精彩

生活中普通人的故事,远比你想象的要精彩多了

但是,没人写了,没人发掘了

普通人都开始觉得,出生不好,没权没钱就不值得努力了,任人宰割


以上是主楼,楼主的回复也好有道理:

刘星家在零零年初就能穿各种名牌。 武林外传里面大部分都是大有来头。 其实也是一种隐形炫富。 Sylvia

但是那时候没人关心刘星穿的是不是名牌,武林外传大部分都有大有来头,但是在同福客栈可能都遭遇失败,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他们的背景,而且人本身 但是现在的重点都是背景都是钱,权势推进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有点区别吧。


读后感

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挣扎的。有些时候就是要承认,这种富人故事,这种爽文类似物才是大家最爱看的。从古代的田螺姑娘到现在的电视剧,一个无所不能的完美人类突然出现在社畜的家里,给社畜或者是性格内向的肥宅带来了幸福,这种剧情会越看越上瘾…看多了类似情节的漫画,再看正经故事,就觉得索然无味了。因为很平淡、很严肃、没有营造完美的梦。

现在好像也不是没有这种不讲富人的剧,比如《隐秘的角落》。人们都夸它揭露现实,一针见血,诸如此类。可惜大家已经过的够苦了,再在电视剧里重温实在是有点残忍。

我看《隐秘的角落》的时候,看见朱朝阳他妈妈逼着他学习不让他和朋友玩,简直看到了我的家长,实在是要心梗了。要不是杀人案还挺有趣,我绝对前几集就创伤性应激障碍,迅速关闭再也不点开。想必年龄更大一点的还会遇到不是体制内&秃头的张东升的压力,实在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时代变了。普通人生活没有那么多姿多彩了,没什么好拍的。想象一个标准的小孩,没那么有钱但也不太穷的家庭,家长是很注重教育的社畜,就指着孩子通过高考实现阶级跨越那种。小时候得疯狂学习吧,不考全班第一名说不过去吧,参考朱朝阳那种。然后上个差不多的985,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怎么都卷不过,就算学习很好但课外活动也不行。快毕业时候发了几十上百份邮件,可算是找到了差不多的工作,开始了无穷无尽的996生活。

被安排的这么明明白白,拍出来该引起观众意见了,不能拍啊。

这么一想我的生活也不丰富多彩。每天看看书看看电影听听歌,偶尔去看个展览,强行给自己营造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这算是丰富多彩吗?很难讲。

刷微博又刷到一条,很有意思。

美式英雄片太喜欢阴谋政府(或者帝国)背地里联合基因工程做改造人了,而很多从事这种行业的反派实际上还是以毁灭地球为毕生大业。背后还是冷战的争霸逻辑,需要靠军备竞赛来武力征服。没必要,还会引起必要的逆反心理,起义军之类的。两边都给人感觉很青春,很活力,富有激情。

这种征服的效率还不如卷。让超英上岗前需要取得一些制度性指标,每次出任务比赛加班,年底结项贴发票多跑几次财务处报销,再怎么牛逼的角色最终都会躺在床上怀疑自己的高生产能力和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体会到那种淡淡的存在主义绝望,这个文明很快就完事了。

Reproduction in any 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permission.
发表了39篇文章 · 总计68.28k字
本博客已稳定运行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