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阅读有感

情感和思想的流动

这是很让人着迷的东西。

尽管它出现在阅读题里时,我总答不对。

我总觉得我已经读明白了这篇文章,体会到了那种感觉,换做我也会这么写。但这种东西只能意会,用答题的方式写出来就变味了——更何况答题还有固定模板和方法,不能随心所欲。

于是看着这样的阅读题,听着旁边同学对它做出的评价:“太散了,完全没有逻辑。”稍微替文章感到冤枉。其实逻辑很严密,想法也都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只是没有和大家的脑电波对上罢了。

然后产生了“等我高考完我一定再也不写议论文,而去写散文和杂文”的想法。议论文可真是要给我写吐了。我逐渐厌恶输出观点了。我明明对我写的观点没有感情,却还要硬生生写得激情澎湃而感动老师…算了,不能和分数过不去。作文还是很好写的,只要能用段首和段尾句紧密衔接起来把老师带跑,就算跑题也会被忽略。虽然拿不到一类,拿个二类上也很知足了。


于是想到创作。对于受众比较大的创作,容易理解程度图像≥文字>音乐。图像里是视频>图片。图像把平时看到的世界完全摆在了面前,而文字和音乐需要经过转化在脑海里自行想象。文字比较常用,表达信息的效率更高。音乐的话,感觉无数个人有无数个想法,并且想的都不是音乐本身而是他们自己,表达效率显著降低了。

所以我最喜欢的表达载体是文字,兼具隐晦含蓄与精确描述的功能。已经圈好了一个想象范围,在这里面任意想象都是没问题的。

啊 这就是为什么要答语文主观题。在考察你是否明白了作者想让你想到什么。不,大概是出题人觉得作者想说什么,圈好了这个范围,看你在这里面想的好不好。

其实我觉得表达载体的话,艺术动画也很有趣。虽然看不懂但不妨碍我喜欢它们。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制作成本太高,时间太长,我画的速度远远追不上脑洞速度。还是以后再说吧。

Reproduction in any 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permission.
发表了39篇文章 · 总计68.28k字
本博客已稳定运行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